惊蛰:饮食应少酸多甘 养生宜护肝健脾
发布时间:2024-03-04 17:52:55
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,旧时曾称“启蛰”,是仲春之始。时至惊蛰,阳气上升,气温回暖,春雷乍动,雨水增多,万物生机盎然。此时,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,阴血相对不足,所以养生要注重顺应肝木升发之性,同时适当滋阴,使自己的精神、情志、气血也如春天一般舒展畅达。
那么,如何适应惊蛰气候的变化来养生,从而减少疾病发生?在生活中又有哪些注意事项?
饮食:少酸多甘
肝主春,与春气相通应。惊蛰与春分同属仲春,此时肝气旺,肾气弱。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理论,肝木气旺,则易克伐脾土。“肝其味酸,酸入肝”。酸性食物食用太过则易致肝气旺而抑制脾胃功能。故在饮食方面,此时应少食酸味食物以防止肝气过旺,多食甘味食物以滋补脾胃。需要注意的是,甘味食物除通俗意义上的甜味食物之外,还包括具有滋阴润燥、补气养血健脾之效的其他淡味食物,比如山药、大枣、大米、小米等。民间有“惊蛰吃梨”的习俗,梨性寒味甘,有润肺止咳、滋阴清热的功效。
由于现代人生活习惯的改变,运动少,吃得多,导致肠胃周围有大量脂肪堆积。“肥人多痰湿”,春之阳气升发,易导致体内痰湿化热。因此,应清淡饮食,多食膳食纤维以清解里热,如梨、荸荠、芹菜、莴笋、黄瓜等。另外,惊蛰后,时令野菜多,大多营养丰富,可适当多吃,如荠菜、苦菜、马兰头等。
衣着:适度增减
惊蛰天气冷暖交替,尤其是晚上和中午温差大,应根据天气变化,适时、适度增减衣物,适当“春捂”,以防“倒春寒”。“春捂”应该适度,最好的方法是:外出携带薄外套,根据温差变动,随时增减衣物。尤其是头颈、耳鼻、手腕、腰腹、小腿这几处,要着重保暖。
老年人和其他抵抗能力较弱的人群,更需要做好保暖,谨防呼吸道疾病、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。
运动:踏青出游
惊蛰期间,春暖花开,空气清新,适宜进行空气浴、日光浴,以吐故纳新,调和呼吸,使阴阳协调,气血冲和,让人心安神宁,肢体舒展,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。
惊蛰节气,自然界呈现复苏之势,人体各脏器的功能还未恢复到最佳状态,特别是关节和肌肉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舒展,因此不宜进行激烈的运动,可以选择散步、慢跑、八段锦、太极拳等比较和缓的运动方式。趁惊蛰阳气升发之际,到旷野郊外放风筝也是不错的选择,可以在享受大自然美景的同时,使身体各部位得到锻炼,促进新陈代谢。
心理:调畅情志
春季肝阳上亢,情绪易急躁,可能会出现痤疮、怕热汗出、头痛头晕、失眠多梦、中风和精神疾患等症状。同时,思虑不安、妄动肝火,横逆犯脾,也会影响脾胃运化功能,从而出现腹胀、反酸等消化不良的症状。
此时,我们要重视调畅情志,保持心胸开阔、乐观开朗的心态,力戒焦躁、抑郁等不良情绪,以防止疾病发生。天气渐暖,阳光和煦,我们的身体也如蛰虫般充满活力,应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户外活动。